“我国移动网络IPv6流量从无到有,占比达到22.87%,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在10月11日举办的2021中国IPv6创新发展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韩夏向业界发布了一组重磅数据。经过数年的发展,我国的IPv6规模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IPv6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全球领先,已申请的IPv6地址资源位居全球第一,IPv6用户和流量规模显著提升。正如业界所期待的,我国的IPv6发展已经从“通路”走向“通车”,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网络基石。
规模化发展提速网络、终端、用户“多点突破”
“我国的IPv6‘高速公路’全面建成,IPv6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全球领先”,韩夏在会上介绍了我国在IPv6网络建设上实现的诸多突破。当前,我国4G、5G和固定宽带网络IPv6升级改造全面完成,主要数据中心、CDN、云服务企业初步具备覆盖全国范围的IPv6服务能力,已申请的IPv6地址资源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已分配IPv6地址总量的近五分之一。
从具体的性能上看,IPv6网络和IPv4网络日益趋同。国家IPv6发展监测平台发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当前,骨干网层面IPv6网络性能与IPv4趋同,IPv6劣化率在10%以内,部分链路IPv6优于IPv4。不过,端到端IPv6网络质量较IPv4网络质量仍有差距。
在网络能力显著提升的基础上,我国的IPv6终端设备改造持续推进。目前,我国已在设备进网检测、无线电型号核准等规范性文件中,明确了终端设备支持IPv6功能的要求。自2018年起,市场份额较大的移动终端厂商新发布的机型和系统均具备IPv6支持能力。与此同时,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已完成全部具备条件的存量家庭网关IPv6升级改造,并正在加快老旧家庭网关替换。
用户数和流量规模是衡量IPv6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令人欣喜的是,在全行业的努力下,我国的IPv6用户数和流量规模显著提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我国获得IPv6地址的用户数从2017年底的0.74亿户跃升至16.34亿户。
随着我国IPv6发展在网络、终端、用户数量、流量规模等方面实现突破,IPv6已从一个技术名词,变成触手可及的日常应用。目前,我国用户数量排名前100的商业网站及应用均可通过IPv6访问,政府网站、央企网站、新闻网站的IPv6支持率也大幅提升。广大网民浏览网页或使用APP时,时常能够看到“支持IPv6”的提示。
从“通路”到“通车”分步推进IPv6规模部署
IPv6是全球公认的下一代互联网商业应用解决方案,是互联网演进升级的必然趋势,加快推进IPv6发展意义重大。当前,随着整个社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尤其是5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和应用加速落地,地址短缺正在成为制约互联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在此背景下,加快发展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不仅能够提供海量的地址资源,还将为网络能力提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提供基础支撑,助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助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我国高度重视IPv6发展,2017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明确了推进IPv6规模部署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全面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商用部署。今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布《IPv6流量提升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年)》,在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固定网络IPv6流量规模等方面提出具体目标,推动我国IPv6发展迈入“流量提升”新时代。
推进IPv6规模部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过去几年中,工业和信息化部遵循“能用、好用、爱用、全用”的工作思路,先后开展了“IPv6网络就绪”“IPv6端到端贯通”“IPv6流量提升”等系列专项工作,分步、有序推进IPv6发展。用一句通俗的话来形容我国IPv6发展策略,那就是先“通路”后“通车”。
“通路”不难理解,指的是打造像“高速公路”一样的IPv6网络。从具体的工作部署来看,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开展了“IPv6网络就绪”“IPv6端到端贯通”等系列专项工作。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IPv6基础设施”,实现IPv6用户规模和地址资源总量全球领先。
“通路”之后就是要“通车”,即让更多的网站和移动应用以及终端支持IPv6。业界普遍认为,未来三年是我国IPv6发展从“通路”走向“通车”的关键阶段。为了能够尽快实现“让更多车跑上IPv6高速路”的目标,《IPv6流量提升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从网络和应用基础设施服务性能、主要商业互联网应用IPv6浓度、支持IPv6的终端设备占比等方面提出了量化目标,并提出13项具体任务,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IPv6规模部署仍在提速,尽管互联网应用IPv6浓度、固定终端IPv6支持能力等问题和挑战依然存在,但是在政策的有力指引下,在产业界各方的协同推进下,IPv6改造将更加深入,产业生态将进一步完善,基于IPv6的各类融合应用将加速涌现,助力整个社会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