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

如何分辨网络虚假信息?专家提醒多元渠道交叉验证

发布时间:2021-11-10 10:12:38  来源:新华网  发布人: 阅读量:

  【现实挑战】网络社群让老年生活便利而丰富,但虚假信息成为“头号”困扰

  【应对策略】专家建议老年人接触多元信息渠道,有意识地交叉验证;子女也有义务指导长辈识别虚假信息

  当下,很多人应该都有一种体会,在你的家庭微信群里,最活跃的人一定是家中的长辈。老年人在微信朋友圈或各种家庭群转发健康、养生等信息的现象十分普遍,其中,不乏众多虚假信息。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发布《中老年人网络社群生活现状研究》,调研了27个省市1113位中老年人的网络社群使用习惯。调研发现,在网络世界中拓展生活边界的中老年人遇到最大的困扰就是不知如何辨别虚假信息。

  社交功能跃居老年人上网最爱

  中老年人的互联网体验日渐全面。2018年腾讯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老年人的微信使用功能呈现“三级跳”特征,功能使用的排名依次为社交类功能(如发语音、发文字、视频聊天)、信息类功能(如阅读公众号、发原创朋友圈)、支付类功能(如转账、微信支付)。与2018年不同的是,本次调查发现:信息类功能(67%)使用比例虽基本保持不变,但排名变为第三,社交(96%)和支付(85%)功能的使用比例明显提高,且支付类功能跃升至第二位。

  线上支付惠及中老年人日常生活服务。74.5%的被访者表示,使用线上支付是因为比现金更方便。分队列的分析发现,60后、50后、40后使用线上支付的比例逐渐下降。支付场景主要集中在购物消费和生活缴费。

  值得关注的是,被访老年人中,42.6%的“40后”老年人会发朋友圈,比例低于“50后”(60.2%)和“60后”(66.8%),但“40后”老年人一旦学会了使用朋友圈,发圈频率是最高的,尤其喜欢分享自己的生活。除了年龄,性别也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网络社群行为。相比男性,老年女性更喜欢发朋友圈。女性喜欢在朋友圈分享生活和健康养生内容,男性则更喜欢时事新闻和科技知识。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副教授谢立黎指出,分析发现,老年人最核心的需求仍然是跟家庭成员的互动,超过60%的老人认为通过网络跟子女的互动频率增加了,但只有20%的受访老人认为彼此关系变好了,如何提升代际之间的沟通质量,值得更多思考。

  网络社群让老年生活便利丰富

  研究发现,网络社群能够从社会交往、社区生活、社会参与等各方面对老年人进行赋能,有助于便利和丰富中老年人生活。

  首先,网络社群改变了中老年人的社交网络。通过使用网络社群,中老年人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得到加强,同时扩展了中老年人的朋友网络。76.4%的中老年人通过老乡群和同学群认识了新朋友,还有61.7%的中老年人通过兴趣群、社区群认识了新朋友。不仅如此。还有72.8%的中老年人通过朋友群、老乡群和同学群与失联很久的人恢复了联系。

  同时,网络社群便利了中老年人的社区生活。近一半中老年人加入了社区群,五分之一中老年人将社区群列为使用最频繁的群之一。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75%的中老年人通过微信了解疫情相关新闻,近一半的中老年人利用社区群接受居委会的管理信息,近40%的中老年人利用微信购物。

  此外,网络社群增加了中老年人线上线下社会参与的机会,并且有助于促进中老年人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在加入了兴趣群的老年人中,40%的老年人都加入了体育锻炼群,在所有兴趣群中排名第一。超六成的中老年人则会依照网络社群中分享的健康养生知识来实践。

  信息难辨真假成“三大困扰”之首

  值得关注的是,在网络社群生活中,48.6%的中老年人表示有难以辨别虚假信息的困扰;第二是对隐私保护的担心,39%的中老年人表示有此类困扰;第三大困扰是信息过载,29%的中老年人表示有此困扰。调查发现,46.7%的中老年人有过退群的经历,而导致退群的首要原因是群消息过多(61.9%)。

  “我就是谣言的‘粉碎机’。”长时间被家里老人发的虚假信息所扰,市民刘佳莹感触很深:长辈的“朋友圈”指向的问题,是老年人在面对事实上的虚假信息时,相对更多地选择“信”且“转”,“不确定”并“转”。

  对此,老年人也表示很无辜,都是媒体发布的信息,怎么会是假的呢?你们(子女)都是我们养大的,啥水平我们不知道,让你们涨点知识不好吗?

  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传播虚假信息?国家心理二级咨询师祝赫指出,观察传播现象,最直接的切入口是传播心理和传播动机。应当承认,大多数老年人转发和分享养生保健等方面信息的初衷是积极的,他们关注自己的健康,其向子女朋友的转发行为,大部分也是出于善意提醒与帮助。这种偏好和善意,往往在老年人的信息接收和转发过程中产生“宁可信其有”的传播心理。

  他认为,提高老年人辨别虚假信息,需要长辈们的觉醒、子女的义务提醒。对老年人来说,提高虚假信息辨识能力的首要任务是防止自己身处一个封闭的信息环境,接触多元信息渠道,有意识地交叉验证,提高自身互联网信息素养。同时,也有必要自我约束“彰显消息灵通”“教育别人”等心理冲动。对子女而言,吐槽并不能带来什么,放任自流也于事无补,即便难以用线下交流把长辈从“朋友圈”“抢回来”,也有义务指导长辈识别虚假信息。

  同时,社交媒体平台和监管部门,有责任通过建立账号信用体系、虚假信息提示、针对老年人的信息保护等举措压缩虚假信息传播空间,净化平台环境。

  有趣的是,为加强长辈们对于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有网友对“标题党”信息进行整理,方便长辈们有直观的对比,只要看到类似的标题,就不要点、不要转。如,大事件类:“央视最新消息,××不能再吃了……”“紧急通知:某某部门说……或者权威部门说……”“出大事了,赶快告诉其他人”“今天晚上就删除了,再不看就晚了……”健康类:“只有吃了它,才能健康长寿”“什么和什么放在一起吃等于毒药……”“家里有……的朋友,再不看就晚了”真情类:“太感人了,看完我哭了”“这个视频,没流量也要看……”

版权所有 © 科智网 备案号:京ICP备19044848号-1 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QQ:103749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