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汽车

汽车智能为什么需要5G技术?自动驾驶可以成为现实吗?

发布时间:2021-05-07 16:50:15  来源:腾讯网  发布人: 阅读量:

根据国内三大运营商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国内5G终端用户规模已超过2亿,5G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1.63亿部,5G基站建置超过70多万个,全球规模最大。估计2020年三大运营商在5G的投资金额超过人民币1800亿元(约278亿美元),约占全年度资本支出的53%。随着5G基站的进一步建设以及5G配套应用的不断发展,近2到3年将会出现5G手机的换机潮。

从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出,5G的普及率与覆盖速度早已进入了快车道。而伴随着5G覆盖率高速提升,同时带来的是智能产品的高速换代,例如5G手机,又或者是快马加鞭的5G汽车。很显然,5G时代的来临,已经不再是我们单纯所见的信息传播速度的提升,同时也将很多曾经只存在想象中的东西成为现实,那么对于汽车而言,5G技术的落地又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切身体验呢?

想要达成无人驾驶,我们首先必须考虑的是信号传输问题。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常用的手机地图,在遇到信号不稳定的地区时,难免会出现延迟问题,因而导致的可能是导航出错,让你走错路径。而要实现无人驾驶的汽车,从某种层面而言,也就像是自动导航的手机一样,需要持续稳定且迅速的信号传输能力,才能让其操作精确至毫秒之间,保证行驶安全,而5G正是保证这信号传输能力的核心基底。

5G网络也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其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10GB,目前4G LET的速度最高仅能达到75Mbps,5G网络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数百倍。上述提到的最高峰值速度是实验室数据,在实际用户使用中速度会比较低,但5G网络也会比目前的4G快非常多,实际情况可能达到每秒数百兆,甚至超过1G。又再举个例子,以前你在4G网络下,要下载一个大小达到2G的不可描述的小电影时,可能需要的是十几分钟的时间,而在5G网络下,下载一个2G大小的文件,需要的仅仅是几秒钟。也正是如此强悍的传输能力,让5G技术成为无人驾驶的希望。

而且,以目前的汽车智能发展方向来看,汽车智能发展方向不仅在于自动驾驶,同时还需要远程驾驶,实现更进一步的智能出行。而无论是远程驾驶还是自动驾驶,其要求端到端的时延不超过5毫秒,可靠性为99.999%,每辆车每秒的数据将达到1GB。按照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对eV2X(增强的V2X通信)的要求,在自动驾驶和传感器共享的要求,时延不能高于3毫秒,传感器共享要求带宽1GB。4G时代,LTE的时延大概100毫秒,利用边缘计算可以缩减到10毫秒,但是仍然超出了目前自动驾驶的要求。所以只有5G+边缘计算才能实现自动驾驶的基础信息需求。

说完无人驾驶,接下来需要说的就是5G技术对于汽车智能的另一面加持-车联网。现在其实并不难发现,车企对于汽车智能的导向不仅在于驾驶,同时还在于搭建一个智能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的媒介就是汽车,更直白地说就是希望汽车能成为人类的第二部“智能手机”,通过车载智能就能串联起生活的所有应用,小到各种生活家居的控制和知识汲取,大到支付交易、乃至工作交接,都能够在一台智能化汽车内完成,而这就是车企想要带来的车载智能生态。现如今你能看到车企所推广的车家互联,就是各个车企涉足这一领域的常规动作。

那么要实现汽车智能生态,其最基础的需求是什么?没错,还是5G技术。正如自动驾驶需要高效快捷的信息传输速度一样,汽车智能生态也同样需要毫秒级的信息传递,因为车联网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实时操作,例如会议通讯、实时信息播报,乃至于视频互通都需要充足的通讯基础,而5G技术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显然,之于汽车智能而言,5G技术无疑是其核心基础。但回过头来,5G技术虽然是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的必要条件,但若想要全面满足车载智能需求,5G技术还有不少的难点需要攻克。首先,5G是为公众通信而设计的,公众通信80%的情况是在室内,处于非移动状态;而车联网80%以上的情况是处于行驶状态,对移动性管理要求更高。另外,公众通信只有在使用时才占用信道,主要是点到点通信;而车联网基本是永远在线,通信为点到多点和多点到点,5G时代的网络切片能否做到足够精准和细致是个难题。也就是说,5G能否突破长时间移动通讯的技术难点,将是车载智能技术突破的一个关口。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随着5G技术的加入,过去对汽车智能的遐想也有望变成现实。但对于5G技术自身而言,其虽然给汽车智能带来希望,但同样的,毕竟如今的5G技术还是手机网络为主,所以在适用性上会与汽车的应用特性形成一定的冲突,而当这层冲突解开后,汽车智能将真正驶入快车道。


版权所有 © 科智网 备案号:京ICP备19044848号-1 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QQ:103749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