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赵秋玥)随着距离北京冬奥会的脚步日益临近,各大比赛场馆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也在紧锣密鼓地调试之中。很多网友好奇,水立方作为冰壶赛事的比赛场馆,场馆内冰面温度、观众区如何做到精准温控?国家速滑馆的温度湿度如何保障各项冰上赛事顺利进行?
在北京冬奥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中,格力电器参与了国家游泳中心、国家速滑馆等场馆的暖通设备建设。近期,格力电器副总裁方祥建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格力为北京冬奥会重要比赛场馆和项目配套时,以“双碳”目标理解为顶层设计,并以“能源转型”为落脚点,力求实现绿色发展目标。“在双碳背景下,暖通行业应当创新科技,以节能环保的科技,减少能源消耗。”方祥建说。
核心科技满足冬奥场馆赛事要求
国家速滑馆将作为北京冬奥会大道速滑比赛场地。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冰面设计,冰面面积达1.2万平方米,可接待超2000人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国际赛事及大众进行冰上活动。
作为唯一新建的冰上竞技场馆,格力以永磁同步变频离心机CVE520PIBKIB中标国家速滑馆主体冷源项目。据方祥建介绍,国家速滑馆总冷负荷11300 KW(3214 RT),并要求冷冻水循环系统采用供回水温度为5/13℃的大温差系统。格力永磁同步变频离心机组采用高速电机直驱双叶轮、补气增焓与双级压缩技术、高速永磁同步电机,保证在各负荷率下均能高效运行,比起普通离心机可节能40%以上,在践行绿色奥运的同时,完美保证了这一国家重大标志工程的施工质量及进度。此外,格力还为国家速滑馆提供了包括主体建筑智慧冷源系统及BIM模型等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水立方”将作为冰壶项目的比赛场馆,将成为世界唯一承担夏冬两季奥运会及世界唯一冰上水上项目同时运行的比赛场馆。如何实现“水冰切换”对于水立方场馆在中央空调改造提出很高的要求。
方祥建认为,要保证“水冰”项目同时运行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攻克“温度”的难关。水上项目要求环境高温高湿,冰上项目要求低温低湿,被称为“冰上贵族运动”的冰壶比赛对赛场的要求更严苛,现场的温度必须按照3层进行控制。首先,要保证冰面温度为-8.5℃、冰面以上1.5米处始终保持在8-12℃。其次,观众区要常温,因此要保证看台观众区温度为16-18℃。
“针对技术难点,格力根据项目特性,选择在国家游泳中心采用格力3台低温风冷螺杆机组,集成水力模块、设备群控等多种智能化技术,实现5℃进水,0℃出水,保障了冰面以上1.5米处的温度。针对观众区,格力配备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具有静电除尘、活性炭等净化功能,在为冬奥会冰壶比赛提供完美比赛环境的同时,也能为观众提供舒适的环境。”方祥建说。
暖通空调行业要抓住“双碳”机遇
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需要企业层面一起发力。国家成立“双碳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家多个部委联合发文,下发具体工作计划要求。比如标准领导方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升级国家标准,对家用空调能效标准从2020年7月1日开始进行了全新升级,从旧的3级能效标准升级到新的5级能效标准,淘汰原有的低能效的定频空调和变频3级能效产品,产品整体能效水平提升30%,新标准1级能效指标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
当前化石能源紧缺及环境问题严重,能源结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空调负荷占建筑尖峰负荷的30%~50%,因此空调降耗是建筑节能的关键。方祥建认为,暖通行业应当创新科技,以节能环保的科技,减少能源消耗。
方祥建介绍,董明珠董事长带领格力电器牢记嘱托,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结合这次冬奥会,格力电器的技术管理体系是“一个理念、两个战略、三个坚持”。其中,一个理念是指让世界爱上中国造;两个战略分别是领先者战略和自主创新战略;以及一要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培养人才、自主研发原创的科学技术,同时不排斥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合作;二是要坚持研发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产品;三是要坚持高质量发展,追求完美质量。
“一方面,从低温风冷螺杆机组、永磁同步变频离心机再到磁悬浮变频离心机,可以看出格力电器在节能、环保、低碳的路线上不断进行技术探索;另一方面,董明珠董事长带领格力电器一直在探索低碳、零碳发展路线,从2012年开始,格力就开创性的提出要将清洁光伏与高效空调进行跨界融合,经过长达十年的技术研发,格力电器与清华大学联合团队成功研发出“零碳源”空调系统,创新并行梯级压缩制冷技术,充分利用自然冷源。”方祥建说。就在2021年全球制冷技术创新大奖赛上,格力电器与清华大学联合团队研发的“零碳源”空调技术,从全球近百个国家2100多支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夺得冠军,实现节能85.7%。
多年来,格力电器始终坚持“让天空更蓝,大地更绿”的美好愿景,有责任也有义务助力全球碳中和目标实现、促进空调产业节能减排升级。方祥建说:“未来,格力将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清洁节能技术和产品,奋力实现零碳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