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

坚持8年,砸钱千万!“被选中”的中国AI学霸们,到底多不简单?

发布时间:2021-05-25 17:49:47  来源:ZAKER  发布人: 阅读量:

早几年前,当 AI 技术还处于理论阶段的时候,无数人对 AI 技术充满了各种美好的幻想。

然而,只用短短几年,AI 就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走出了实验室,挽起袖子走进车间厂房,提起裤腿下了田间地头,从自动驾驶到人脸识别,从无人工厂到机器人送快递 ...

来源:极果网

火热的 AI,正在成为各个国家竞争中的关键一环。而在 AI 人才方面,中国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

在全球范围内,AI 顶级人才数量稀少,在各产业层次的分布极不平衡。

据清华大学 - 中国工程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发布的《智慧人才发展报告》显示,中国高层次 AI 科研人才与世界顶尖机构相比差距甚远。

顶尖 AI 科研人才如何培养?

中国的高校在努力。2018 年,全国还没有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2021 年,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数量已增至 345 所。

中国的企业也在努力。

早在 2013 年,很多科技公司还没有涉足 AI 领域时,百度干了一件事——

设立面向全球顶尖 AI 领域在读华人硕博生的百度奖学金,每年评选 8-10 名致力于 AI 领域的优秀学生,每人提供 20 万元人民币奖金,以及后续的数据、平台、专家等资源支持。

这件事一干就干了八年。

这些获得百度奖学金嘉奖的 AI 学霸们,身上到底有怎样的特质?八年来,百度究竟在奖励什么?

这次,刀哥采访了三位历届百度奖学金的获得者,看看这些被百度 " 选中 " 的学霸们,到底在用 AI 改变些什么。

1

浙江大学计算机系研二 任意:

让每个企业都能轻松拥有 AI 的声音

 

刀哥采访的第一位获奖者,是浙江大学计算机系研二在读生任意,虽然在百度奖学金得奖者里年龄很小,但冲劲儿十足。

2015 年,任意凭借自主招生和优异的高考成绩保送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这个以浙大前校长的名字命名的学院,是国内著名的本科学霸养成基地之一。 

  浙江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二年级 任意

大三结束,任意拿到了微软亚研院的实习 offer,研究方向是机器翻译。

在合作完成相关的一些项目后,任意认识到,技术上的突破和提升,与现实中应用的效率、效果并不完全正相关。带着这样的思考,他在保研之后机缘巧合又开始了智能语音技术的研究。

任意师从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赵洲,在导师的带领与指导下,任意参与到智能客服机器人的智能语音研发当中。他很快就发现语音技术在产业应用中的两大痛点:

  一是成本太高,大部分的语音技术都在大厂手上,对很多小公司来说研发成本难以负担。

二是实践困难,传统的电话机器人机械音重,用户体验差;使用了深度学习技术的智能电话机器人虽然效果很好,但一般的公司很难部署。

能不能研发出效率又高、体验又好、应用部署又轻松的语音合成技术模型?

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儿,而且当时研究语音的人很少,任意觉得这是一个大好机会。

在正式转向语音方向之后,任意尝试了很多方法来提升语音合成的速度、降低模型部署难度,时常感到迷茫。

在一次和导师、从事语音合成的业界朋友聚餐聊天之后,他茅塞顿开。" 有时闷头在实验室里想不出来,与身在产业里冲在一线的人交流沟通后,不仅能开拓眼界,还能启发岀一些新的想法。"

很快,任意想到了在语音合成中引进更高效、可落地部署的神经网络,导师赵洲也非常看好,并给予了许多建议。

目前,任意跟团队合作研发的 FastSpeech 模型不仅能够在许多场景下直接进行部署使用,还提高了语音合成的速度,已在微软等多个国内外互联网公司和跟语音相关的小型创业公司实现了部署,帮助企业大大节约了语音合成的计算成本;相关论文在国际顶会中稿,收获许多媒体与知名语音项目的关注和收录。除了语音合成,思维活跃的任意还在从事歌声合成等相关研究。" 它更有趣,更偏娱乐化。"

凭借在语音技术方向上的突破,25 岁的任意获得了第八届百度奖学金。

拿到奖励,任意设想要做的事仍离不开产业应用、落地。" 情感化的中文语音合成、歌声和音乐合成的公开数据太少了,现有的数据质量也不高。" 想要在实际应用中实现更好的效果,任意计划用奖学金去更好地收集、处理需要的优质数据。

" 这次获奖,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对我科研的认可和激励。" 在自己选定的 AI 之路上付出努力,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勤奋的任意释放出了更大的能量。

2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四 庞天宇:

让 AI 变得更安全

很多人关心,AI 够不够聪明;但也有人关心,AI 够不够安全。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四年级的直博生庞天宇,就是一个充满发散思维,不愿意给自己设限的人。他在高一就获得了清华保送资格,是典型的 " 别人家的孩子 "。

师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朱军,庞天宇的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以及其鲁棒性的研究。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四年级 庞天宇(左)

鲁棒性,就是系统的健壮性,它是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生存的关键。比如,前两年在中国关注度很高的 AI 大事件——在张学友的一场 60000 人的演唱会上,AI 成功锁定了一位逃犯。

但如果当 AI 受到了干扰,就会让 AI 做出错误的判断。

比如,可以基于你的声音产出篡改后的声纹数据,欺骗 AI 完成支付转账;甚至可以通过学习你的行车道路纪录,在自动驾驶系统中输入 " 中毒 " 的数据,控制车辆直接威胁人身安全。

演唱会现场视频(图片来自中国日报)

而庞天宇所做的事儿,就是让 AI 更安全:"AI 系统要更皮实,要能够更经得起对抗,普通人数字生活的安全才更有保障。"

实际上,对 AI 安全性的关注直到这几年才逐渐被重视起来。对于大三才接触 AI 的庞天宇来说,从没想过自己一上手的研究就进入了当时 AI 的 " 无人区 "。

对抗鲁棒性研究在几年前还很小众,庞天宇甚至难以找到同行交流。不同于研究路径成熟的计算机视觉,探索明确的研究路线成为他首要面对的问题。

针对对抗鲁棒性容易被误导干扰的缺陷,庞天宇和合作伙伴选择了偏防御的研究方向,由于这一方向十分发散,试错在所难免。攻击算法、迁移学习、可解释性学习……多次尝试之后,对抗训练已逐渐保证了防御的可信任范围。

虽然在 " 茫茫大海 " 里寻找正确航向的过程很辛苦,庞天宇却觉得乐在其中。

" 我的思维也比较发散,这个领域的研究也恰巧处于需要发散思维去探索的阶段,两者很契合。不限制,就是这个领域最大的魅力。"

在为 AI 安全探明一种技术可能的同时,庞天宇的研究成果也获得了各方肯定。他参与的团队在多个国际对抗攻防竞赛中均获得第一名,并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机器学习顶级会议 NeurlPS、ICML、ICLR 上发表了 8 篇论文,所发表论文至今获得超 1800 次引用。谷歌、微软相关落地的产品也使用了对抗训练技术,取得显著效果。

成为第八届百度奖学金获奖者一员后,庞天宇还期待能与百度的自动驾驶里涉及到对抗安全性的问题进行合作。

毕竟," 对抗鲁棒性的研究现在已经变成很火热的一个方向了。"

3

星药科技 CEO 李成涛博士:

用 AI 找到治愈疾病的 " 钥匙 "

2017 年百度奖学金的获奖者李成涛博士,现在已经是获得数千万美金融资的星药科技的创始人兼 CEO。

李成涛于 2014 年从清华姚班毕业,是当年的优秀毕业生,随后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

星药科技 CEO 李成涛博士

对 AI 技术驾轻就熟的他,把目光投向了交叉学科。由于一篇相关论文与小分子关联紧密,而小分子和药物研发又息息相关,李成涛笃定地认为 AI 在药物研发上拥有着广阔的前景。

在深思熟虑与观察积累之后,2019 年,他创办了一家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新药研发的公司,并且给公司起了一个浪漫又带着美好愿景的名字——星药科技

传统新药研发的痛点很明显:投入高、耗时长、风险高。

研发一款新药,从项目启动到获批上市,平均需要花费 10~15 年时间和近 30 亿美元的研发成本,且这一研发成本仍在逐年上升。

在药物分子的设计层面,从设计筛选、优化合成、检测与结果返回再到新一轮优化,不仅要经历无数轮这样的流程,更要耗费巨大的人工;

而可能成药的化合物空间像一个庞大的宇宙,人类探明合成的小分子药物,只相当于一个小小的太阳系。

但人工智能,可以在人类的肩膀上探索更大的宇宙边界。

李成涛和他的团队所做的,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整个小分子药物研发,找到治愈疾病的 " 钥匙 "。

通过让人工智能在小分子预测上不断提高精准度,李成涛与团队实现了药物分子更高的成功率," 在更少的时间内拿到了更好的分子 "。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被大大地节省,让整个新药研发临床前的时间从 4~7 年缩短到了 1~2 年,完成了质的飞跃。

李成涛表示,星药科技目前已经完成了若干个客户的设计方案交付,并已整合了数百个模型,开发了针对癌症、代谢性疾病、免疫相关疾病的药物发现的流程优化方案。

" 今天全世界仍有很多疾病没有任何治愈方式。我希望五年之后人们再谈到星药的时候,会提及是星药用人工智能给产业带来了改变,为一些患者解决了原本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最大的意义。"

和当年站在百度奖学金领奖台上的自己相比,李成涛正置身于一个更广阔的舞台,用 AI 叩响通往生命密码的大门。只不过,他身上那股 " 顽劲儿 " 一如既往。

4

这些看见 AI 更多可能性的人,

值得被更多人看见他们的可能性

5 月 20 日,第八届百度奖学金颁奖典礼在 WAVE SUMMIT 2021 深度学习开发者峰会现场举行。来自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内外顶尖学府的 10 位 AI 领域中国学霸们通过层层筛选脱颖而出。

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为 10 位百度奖学金获得者颁奖

在中国,互联网企业设置奖学金并不鲜见。所不同的是,百度奖学金从八年前就瞄准了 AI,认准了 AI。

到今天,百度奖学金已累积发放了超过千万元,是实打实的投入。

这个过程中不止资金的投入,还有时间、技术、教育上的多方面投入。

面向高校,以产业级开源深度学习平台飞桨为核心,百度持续提供全套教学资源包、亿元算力支持,并与高校共建课程体系;举办了 15 期高校师资培训班,培养了 2000 多位人工智能专业教师,支持 200 多所高校开设 AI 学分课;联合中科院等推出系列人工智能书籍教材和实践教辅。

仅 2020 年,百度就开放了 50 场 AI 竞赛,积极推动 " 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除了百度奖学金,还提供 CCF- 百度松果奖学金为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人才提供激励。

2020"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 - 人工智能创意赛 "

最近,百度飞桨还发布了面向高校的《AI 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方案》,从内容、专项合作、服务层面全面开展产学研实践。

目前,百度已培养了 100 万 AI 人才,未来 5 年百度还计划培养 500 万 AI 技术和产业人才。

只有为优秀的中国 AI 人才提供更多的资金、资源和机会,才能鼓励他们更好的实现梦想,这是百度奖学金坚持多年背后的良苦用心。

这些百度奖学金所奖励的学子们,有人会留在学界、有人为产业的技术落地应用深耕,有人则走上了创业之路探索 AI 在其他领域的更多可能,但是每位获奖者,都在尽力探索和寻找用 AI 改变现实世界的连接点。

那些正在或即将照亮时代的人,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 THE END


版权所有 © 科智网 备案号:京ICP备19044848号-1 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QQ:103749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