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农业

人工智能+农业 已成未来农业发展新趋势

发布时间:2019-11-21 11:26:25  来源:  发布人: 阅读量:

刚刚闭幕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及产业发展成为新焦点。在农业领域,人工智能早在上世纪就开始了探索。目前,已经有用于“辨别病虫害”“探测土壤”“预警气候灾害”“自动耕种、播种、采摘”等领域的智能识别系统和智能机器人。

这些应用正在帮助人类提高产出、提高效率,同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周围环境、气候水土、病虫害、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环境等复杂性和多变性,使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面临比其他行业更大的挑战。

人工智能+农业 已成未来农业发展新趋势


AI应用需要大量数据来对算法进行恰当的训练。农业虽然有大量的空间数据,但大部分数据只能在每年的生长季节使用一次。因此,可能需要数年才能收集到某个字段或某个具有统计意义的数据。通常,收集的数据需要大量预处理后,才能放心用于AI算法训练。

佳格天地第一笔订单是“对一片玉米地做出资产评估,检测作物长势并寻找最佳的收获时间”,但,这个项目差点搞砸了。张弓带着在美国建立的模型来监测,但中美两国的玉米品种和种植方式很不一样,导致用美国玉米数据训练出的参数很难观照中国玉米。但,中国玉米没有现成的数据库,因此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收集和训练。

我国农业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零散家庭化,非集中规模化,这也导致我们种植和养殖端非常不标准,大小、品种、方式、环境等因素千差万别,这也决定了实施人工智能的难度。

有两类地区比较容易实施:一是种植规模化产区,比如我国东北地区小麦、玉米、大豆、土豆等集中连片的产区,二是品种集中化产区,比如烟台苹果、赣南脐橙、阿克苏香梨等。正因为规模和集中,才有实施的经济效益。

另外,我国幅员辽阔,不是所有的土地上都有网络信号,尤其是广大的农业用地。人工智能靠网络数据,没有网络自然无法正常收集数据,更谈不上数据分析和技术应用。这都是普遍而现实的困难。

尽管还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终将有一天会成为普遍的现实。


版权所有 © 科智网 备案号:京ICP备19044848号-1 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QQ:103749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