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4800多万户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微企业,构成了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
超万亿市场规模,通过帮助企业“触网上云”,建立起一个个更“聪明”的数字化生产线。
当中国制造“牵手”工业互联网,会擦出怎样的神奇火花?
在安徽省合肥市,一家生产市政井盖的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就这样与“共享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羚羊”相融合,开启了从机械化、自动化到信息化的转型升级道路。
在“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上,集纳的5000多款数字应用,通过智联设备让生产大数据“上云”集合;而在云端,各种服务商让企业能够自动采集生产数据、监测能耗、把控成本、进行供应链管理等。
企业得到的实惠,见证着中国制造“普惠”的红利。面对超预期疫情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影响,数字化应用水平高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恢复能力要远胜于其他企业,并展现出更强的韧性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机构数据显示,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目前已迈过了万亿元大关。与此同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等正在全国组织展开。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在4月19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1个省(区、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将工业互联网列入了今年的工作任务,中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总数达到了2400个……
“上云”故事还在不断增加,“云上”的红利也在不断释放。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加快应用,更多的中国企业以更少投入、更低成本,收获了生产方式的变革,不仅带来了看得见的提质增效,更带来了抗压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等“看不见”的好处,也为中国经济积聚着面对疫情冲击、实现长远发展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