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数字引擎”释放强劲动能

发布时间:2022-06-02 17:44:43  来源:新华网  发布人: 阅读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成效显著,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明显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科技创新的重点攻关领域,呈现出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等特点,与各行业各领域的融合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支撑融合发展的基础更加夯实,融合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为实现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员盛朝迅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赋能各行业效率变革,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

产业规模加速壮大

“当前,我国网络规模全球领先,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宽带和光纤网络,建成5G基站近160万个,成为全球首个基于独立组网模式建设5G网络的国家。同时,5G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持续缩小,我国企业声明的5G标准必要专利数量保持世界领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说。

我国已形成全球最大、最活跃的数字服务市场。其中,电子商务销售额全球占比从2012年的8%提升至2021年的57%;工业互联网已应用于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迈过万亿元大关;5G应用涵盖交通、医疗、教育、文旅等诸多领域。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换挡。固定宽带由百兆迈向千兆,光纤用户占比由2012年的不到10%提升至2021年的94.3%,网络架构持续优化,打造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网络布局,网络质量达到甚至优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截至今年3月,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占全部网民数的63.01%,已申请的IPv6地址资源位居世界第一位。云网协同、数网融合持续演进,算力、算法、数据协同的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中,软件业务收入从2012年的2.5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9.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6.1%,是同期我国GDP增长率的近2倍;云计算产业近年来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年增速超过30%,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2021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4.12万亿元,是2012年的2倍;2021年,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1.3万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8%;2021年,全国区块链产业规模达65亿元,同比增长30%。

“2012年至2021年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十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各领域投资力度加大,叠加数字转型需求不断增加的影响,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各领域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副研究员高丹介绍,截至2021年底,集成电路、电信业务收入超过1万亿元,物联网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软件业务收入达到9.5万亿元。其中,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是2012年的4.8倍,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是2012年的3.8倍。

关键技术不断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关键软件不断取得突破,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关键软件发展成效显著。比如,华为鸿蒙移动操作系统累计装载量已超过2.9亿台,注册个人开发者161万人,形成原子化服务4.9万余款,应用生态加速构建;达梦数据库近十年来在电网、电子政务、民航、金融等多个领域“扎根成长”,蝉联国产数据库市场占有率第一位;WPS办公软件抢抓移动互联网发展契机,2011年发布移动版,获得全球青睐,产品已覆盖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终端月度活跃用户超3.1亿;国产三维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建模能力持续提升,产品功能性能已接近国际中等水平;国产DCS(分布式控制系统)软件在化工、石化领域应用不断拓展,产品稳定性、可靠性持续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年来,云计算与5G、边缘计算等技术融合日益深入,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云原生成为云计算创新突破的新高地;区块链应用深度和广度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底,我国区块链备案企业达1064家,产业链条初步形成;自2016年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面向全社会累计征集了近1万个应用案例,遴选出338个大数据优秀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604个大数据典型试点示范项目,持续加强示范引领,推动大数据产业创新突破。

十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整体发展的加速以及企业不断成长,以华为、用友、麒麟、达梦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持续引领重大技术突破。同时,也培育了一大批独角兽企业,在细分技术突破方面贡献卓越,推动分布式数据库、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语音等细分技术领域在全球具有一定竞争力。

目前,省级以上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精特新”企业超过5000家,在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中占比超过21%,国家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专精特新”企业超过1500家,占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的32%。

融合创新带来变化

“十年前,大型制造企业牵手国产工业软件还很少。目前,在97家央企中,有68家引入浪潮云ERP(企业资源计划)产品,推动自身数字化转型。”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说。

随着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两大战略深度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制造业融合创新,成为驱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推手。

政策支持体系持续完善。聚焦大数据战略、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我国出台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强化融合发展战略部署。围绕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工业电子商务、工业APP培育、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等制定系列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形成了“顶层战略、规划部署、行动落地”的政策体系。

技术产业基础日益坚实。截至2021年底,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为70.9%和74.7%,比2012年分别提高46.3个和25.9个百分点。我国工业互联网总体布局步入全球前列,网络基础设施持续升级,标识解析体系基本建成,注册总量突破千亿,平台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综合性、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联动的技术监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企业创新活力显著增强。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机构总数、研发经费支出均比2012年翻了一番,有效发明专利申请数增长了两倍多。2021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上榜143家,位列世界第一位,独角兽企业达176家,占全世界18%。中小企业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已培育4万多家“专精特新”企业、4700多家“小巨人”企业、近6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重点行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工厂已延伸至40个国民经济大类,涉及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等制造业重点领域,逐步形成产品质量追溯、无人智能巡检、供应链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典型应用场景。

“在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实施过程中,工业互联网、数字工厂等典型新业态新模式日渐成长起来。信息化、数字化方式已实现从生产设计到产品终端的制造全产业链覆盖,工业互联网正通过5G、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仿真技术等帮助企业提质升级、降本增效。”高丹表示。(记者 黄 鑫)


版权所有 © 科智网 备案号:京ICP备19044848号-1 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QQ:103749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