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2015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以来,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瓶颈已基本破除,政策体系日趋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支撑了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推出了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举措,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北理工模式”。在机构建设方面大胆探索,打破“旱涝保收”的老路子,率先建设了“事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新型技术转移中心,有效破解了专业化人员聘用、考核和激励等难题,构建了充满活力的转化服务体系。在转化方式上持续创新,推出了“先赋权后行权”“渐进式股权激励”等特色做法,支持优秀科研团队创办学科性公司,极大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和效益。
孙逢春院士团队面向冬奥会等重大应用需求,开发出-40℃~60℃全气候新能源汽车,创办的理工华创公司“十三五”以来为主流车企配套核心部件超过3万台套,实现直接产值超过5亿元;毛二可院士团队创办的理工雷科公司与学校形成紧密的创新联合体,核心产品搭载于20多颗卫星,并积极拓展无人驾驶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实现我国智能传感器应用水平的升级换代;汪渤教授带领创新团队解决了复杂环境下的高精度惯导与控制问题,为我国重大装备建设作出重要贡献,2016年底技术入股的理工导航公司已成功登陆科创板……改革创新进一步激活了高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活力,一批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案例在北理工等高校持续涌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讲述人: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 陈柏强 记者杨舒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