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复函同意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此前,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的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已获批复。至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将构建以数据流为导向的新型算力网络格局。在“东数西算”格局下,中西部地区有望将可再生能源优势转变为算力优势,但如何进一步将其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还需提前做好有关数字经济红利分享的预案。
“东数西算”工程旨在解决全国算力需求与电力资源、冷资源、土地资源的空间不匹配问题,利用中西部地区丰裕的电、冷、土地等资源,建设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以满足东部地区高涨的算力需求。在“东数西算”格局下,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和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等对网络时延要求不高的业务,将率先向西部转移,加速形成“东数西存”(热点区域数据计算、西部备份存储)、“东数西训”(东部算法仓库、西部离线大数据分析)的产业格局。但在“东数西存”“东数西训”格局下,区域间数字经济红利如何分享成为焦点议题。比如,数据服务红利分享问题,这主要涉及到数字经济产业链各环节的价值分配等;算力服务红利分享问题,这主要涉及碳资源分配、环境成本弥补等;算力调度红利分享问题,未来对全国算力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涉及财税分配等。
针对“东数西算”工程下数字经济红利分享面临的挑战,一是建议构建“东数西算”工程运行的相关基础性机制。一方面,构建跨区域数据中心算力服务和算力调度的统筹结算交易机制,明确算力服务和算力调度等定价机制,重点解决“做蛋糕”问题,为后续“分蛋糕”提供基础。另一方面,构建能耗指标、碳排放指标等区域统筹机制,探讨围绕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布局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互联网骨干直连点等新基建的能耗、碳排放指标支持政策,探讨跨区域数据中心能耗指标共享统筹机制。此外,构建“东数西算”普惠性机制,重点推动算力标准化、异构算力接入等方面的技术攻关与机制建设,警惕算力服务、算力网络、算力调度等相关环节可能产生的垄断风险。
二是建议进一步完善跨省市总分机构汇总纳税的分税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汇总纳税与分成机制,调整原营业收入、职工薪酬、资产总额三类指标的简单划分,探索根据数据加工等具体环节的价值创造比例,设定更为细化的地方间税收分成比例。
三是建议着力构建数字经济跨区域碳补偿机制。可通过完善碳配额、碳市场和碳税等碳定价体系,构建算力服务的地方红利分享机制。又如,可建立和完善碳配额分配机制,东部地区在享受中西部地区算力服务的同时,应给予中西部地区一定的碳配额补偿。引导和鼓励东部地区在享受中西部地区算力服务的同时,将服务器、芯片、发电机组和光模块等数据中心设备制造环节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使其能分享产业发展红利。(作者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孟凡达、研究员张淑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