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陆续推出校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选聘科研人才到政企任科技顾问、选派干部到高校任科技专员等方式,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和产学研合作,既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撑,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受到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欢迎。校地人才合作要以相互需求为原点,更要以“精准”“实效”迈向高点。
要突出精准选派。校地人才合作最怕“拉郎配”,不能一哄而上,为了选派而选派。要立足当地产业基础,找准人才匮乏点和科技需求面,尽可能精准选派。要发挥企业引才用才的主体作用,通过面对面座谈、实地考察、行业交流和市场分析等方式,帮助企业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痛点,系统梳理高校人才、技术、资源,精准对接需求、靶向内引外派。要突出双向选择,可以主动邀请高校科研人员实地考察交流,对研究方向、技术成果等情况来个聘前“体检”。只有一方觉得好不是真的好,双方都觉得合适才是真合适。
要力求合作实效。校地人才合作不应在人才层次、头衔和技术先进性上下功夫,而应在合作模式、合作深度和技术需求上多考虑。无论是挂职任职,还是兼职顾问,都应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推动发展为导向。应确立明确的任务目标。项目化是实效工作的有力抓手,可以通过课题或项目等形式,将挂职目标具体化,工作任务精细化,真正做到“挂有所值”。
要做优全程服务。人才部门是校地双方对接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要发挥机制、政策和服务的保障作用,为校地人才合作保驾护航。应推动工作机制衔接到位,建立“高校—单位—人才”同步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将地方摸排的合作需求和人才所在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精准匹配,增强合作对接的持续性、针对性、实效性。要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出台系列配套政策,对人才项目资金、人才住房、配偶安置等实行一事一议,为人才提供充足安心的保障。做到服务转化到位,对需解决的问题、服务帮办、人才项目等应一跟到底,不断推动高校院所“智慧源”“创新源”“科技源”转化为地方发展动力源。(马文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