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

聚焦前沿科技 释放发展动能——来自服贸会上未来产业的新观察

发布时间:2023-09-05 17:52:32  来源:新华网  发布人: 阅读量: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何洞见科技创新发展规律?如何更好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配套服务体系?如何谋划未来产业发展,塑造全球经济新的动力源?

  9月3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新华社北京分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主办的“未来产业展望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2023年服贸会上举办。行业专家、资深投资人、企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未来产业发展规律,分享行业最新实践,释放“以创新迎未来”的最强音。

  以前沿科技供给创造新需求

  9月的北京,金秋送爽、丹桂飘香。2023年服贸会上,一场热议未来产业和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论坛引人关注。

  未来产业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北京市副市长于英杰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已累计培育认定6323家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795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面向未来,北京将持续强化技术供给,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科教人才优势,加快形成更多前沿性、交叉性、颠覆性技术原创成果,以前沿技术能力供给引领新场景,创造新需求。”

  2023年上半年,北京市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展现较强发展质效,研发创新表现活跃——规模以上工业中,25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7.0%。

  “这些数据表明,北京具有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良好基础和优势,未来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企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搭建平台、形成合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市科协主席李静海说,北京市科协将积极汇聚创新资源,围绕企业和园区发展需求,搭建企业、高校、学会以及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供给与需求、技术与市场的深度对接,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冯旭表示,中小企业活跃起来,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国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达1.2万家,专精特新企业将近10万家。

  以创新技术支撑培育新动能

  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已成为我国企业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背景下问路“新赛道”、探索“新实践”、谋求“新发展”的普遍共识。

  论坛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丽丽带来建立数字工程孪生新范式的生动案例。工程师从研发、规划、设计等“源头端”入手,逐步打造出石化工厂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工程生态环境。“在交付物理工厂的同时,我们还交付了‘数字工厂’,为未来企业智能制造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她说。

  智能会议总结、快速预订差旅、自动撰写调研报告……在百度集团副总裁、百度集团首席信息官李莹看来,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功能强大的“超级助理”。她认为,“大语言模型技术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从交互方式的变革、需求满足的方式和工作流程三个方面,重塑智能办公的过程。”

  “原来需要业务专家进行的复杂操作,现在通过大模型训练后,普通员工通过对话框提问的方式就能解决。”滴普科技董事长兼CEO赵杰辉讲述了以实时数据平台结合生产领域模型,帮助更多企业实现更高效、更智能数字化转型的故事。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未来产业的重要领域。国产操作系统领军企业麒麟软件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震宁说,如今国产操作系统“飞入寻常百姓家”,国产操作系统不仅应用于传统产业,更融合了数据要素、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趋势。

  面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迭代,北京科创企业投融资联盟秘书长李浩认为,未来企业竞争是产业链竞争,甚至是生态链竞争,对专精特新企业而言,要以清晰定位尽快融入产业生态链,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

  北京智汇云舟创始人兼总裁周舟认为,商业价值体现对于创新型中小企业非常重要,未来产业技术是综合的系统工程。产业链中“小而美”的公司,如果沿着一个“赛道”持续创新,会更加符合产业发展规律,更容易取得成功。

  创新动力涌现,未来增长可期。科珹资本管理合伙人黄郑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力将来自“硬科技”赛道。“很多优质公司已经‘乘势起飞’,未来十年可能会迎来高速增长的黄金期。”他说。

  以优化发展环境形成新合力

  会上,参会企业以“创新迎未来”的信心、决心,给参会人士留下深刻印象。

  中科驭数高级副总裁张宇说,公司从2018年的几个人,发展成现在500多人的“小巨人”企业,充分感受到从国家政策到产业环境的大力扶持,虽然行业还面临挑战,但从产业需求端到产业生态底层,都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与会者一致认为,未来产业与专精特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郭鲁钢表示,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演进方向来看,未来产业或有望在信息网络、能源领域、材料与制造、生命健康、现代农业、生态与环境、空间领域、海洋领域八大重点领域迎来“爆发”。

  郭鲁钢认为,我国发展未来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我国具有体制机制、科技创新、产业配套、市场规模等四方面优势,另一方面也面临科技原始创新支撑不足、产业基础能力有待提升、创新生态体系尚不完善、金融效能未能充分发挥、区域不平衡长期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畅、高水平高端人才匮乏等挑战。

  冯旭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的必修课。一方面可以直接带来收益,提质增效降本,另一方面将增加融资增信和创新能力。“大型龙头企业正在或者已经进入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如果不进行数字化转型,将无法接入产业链,无法接入工业云平台,注定被淘汰。”

  面对数字化转型,很多中小企业不愿意转、不会转、不敢转。冯旭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要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通过公共服务加强宣传培训、资金配套,帮助企业进行供需对接、人才培养和融资惠企。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晓明认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是打通技术策源、成果转化、满足消费链条的发展主体,同时又是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的集成主体,因此要将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作为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任务来抓,进一步激励企业发展。

  如何用创新激励制度和政策工具,支撑中小企业良性发展?科技部相关工作人员于磊分享了“企业创新积分制”的应用实践。“不到3年时间,积分制已经在全国133个高新区试点推广,覆盖25个省区市、近15万家企业,在不同地区实现了财政奖补、科技政策、人才政策有效衔接。”他介绍。

  本次论坛还发布了三份重要的研究成果,包括由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平台编制的《全球百佳技术转移案例》;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经济信息社编制的《未来产业发展报告2023》以及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编制的《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进一步健全了未来产业的研究工作,为我国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记者 郭宇靖 张骁)


版权所有 © 科智网 备案号:京ICP备19044848号-1 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QQ:103749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