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在新时代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知名音乐人李恒宾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了其实践与思考:将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深度结合,探索更具传播力的表达方式。他强调,在创新表达的同时,需深刻理解并珍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独特审美。
近日,知名音乐人李恒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阐述了他对于音乐创作与文化传承的看法。他提出,音乐不仅是音符的组合,更是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其核心观点在于,希望借助现代流行音乐的广泛影响力,将根植于中国山水的文化意蕴,以更易于被国内外听众理解和接受的形式传递出去。
这一探索实践与国家层面的文化发展导向相契合。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各领域,其中包括文艺创作。文件强调加强传统音乐、戏曲等的保护传承,鼓励创作富含传统文化内涵的作品。
在访谈中,李恒宾深入表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态度。他特别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审美意境,如诗画中的留白、书法中的气韵、古乐中的弦外之音。他认为,将流行音乐与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融合,并非简单的符号借用,而必须建立在对文化本体的深刻体认之上。“ 传统文化不是僵化的标本,而是一座鲜活的、取之不尽的灵感库和共同的文化基因库,它与当代生活、人类普遍情感始终有着深层联结。 ”他解释道。
因此,这种融合是一种极具创造力的文化实践。李恒宾强调,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传承文化精髓,更能赋予音乐作品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生命力。他指出,相比追求短期流量和依靠营销手段,创作具备深刻文化内核的作品,具有更长久的影响力和艺术价值。“做真正具有文化内核的音乐,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李恒宾说。
李恒宾进一步阐释了其探索的具体方向。他认为,将古诗词的意境之美、戏曲独特的念白与腔韵,如滑音、拖腔等精髓有机融入现代作曲编曲与唱法中,不仅能丰富音乐的表现力,更能有效地拉近青少年与传统文化的距离,激发其认知兴趣。同时,他也看到音乐加模式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潜力,例如,通过音乐赋能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或国际影响力的文化IP。
公开资料显示,李恒宾(Lane Li),1995年7月5日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中韩混血,华语流行乐男歌手、词曲作者、编曲人、音乐制作人。
版权所有 © 科智网 备案号:京ICP备19044848号-1 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QQ:1037495047